商场里开设书市的经营方式,在国外早已是遍地开花,据有关资料显示,国外畅销书的70%以上要通过商店、超市销售。而这种“店中店”的形式,在我国也开展了较长时间,尤其近几年城市里大型商场普遍把图书作为一项重要经营品种,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北京新东安商场里的中安天平图书中心,充分利用了商场客流量大,位置好的便利条件,吸引了大量顾客前来购书,每天营业额都颇为可观。类似情况的还有许多家商场书店,例如北京燕莎商城,图书经营作为文体部的重头戏之一,从1992年到1997年间,不断扩大占地面积,图书种类也日益增多。
然而,在记者采访过程中,得知商场书市倒闭者大量存在,实在是令人感到惋惜。
现今商场书市的经营方式一般有两种:自营和联营。自营指书店自主经营,交给商场租金;联营则是商场与书店共同经营。由于责权关系不一,难以有效管理。再就是商场书市经营品种过于单一,集中在实用类生活类图书,难以吸引众多购书人。
但是,成功经营者的范例却并非不存在。北京科技图书发行公司麾下的“儒仕源书屋”便是典型。他们在书店筹备阶段,注意考察商场的地理位置、购物环境、市场信誉等综合因素,再决定是否签约开店。在管理上,寻找与商场的良好合作关系。例如在北辰商场,书店管理人员与商场工作人员一同调研讨论图书组成结构等细节问题,激发商场积极性,接受商场有效的组织和管理,成效显著,商场与书店都尝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甜头。除了在管理上寻找出路,“儒仕源书屋”还注重了媒介的宣传,百盛商场里的分店从去年开始,每周日上午十点在北京广播电台82.7KH开设了“儒仕源精品书架”节目,介绍新书好书;此外还在《北京日报》“读书版”上开辟了“儒仕源书谈”,论书评书,意欲让更多的人认识了解儒仕源,希望藉此宣传,改变公众头脑中的大书摊印象,树立商场书市的精品形象。
从我们了解的商场书市顾客群中,可以发现,更多的人都是怀着顺便逛逛的心情来看书的。而商场书市里的图书种类本身也限制了购书者的类型。中国人民大学的小方同学认为,他只去专业书店购书,因为那里的书籍精、多、全。在机关里工作的梁女士则说,她是来随便翻翻的,看到中意的图书也会买,因为毕竟没有太多的时间去专业书店,有时还真会买到所需的书,购物又购书,一举两得。前不久北京当代商城文化节举办了一次书展,三天内卖出了四十万展本,足可见商场书市读者群潜力之大。
不可否认,商场书市本身带有它必然的局限性:它的地理位置不可能占据黄金地段;它对商场的附属性;它的一定类型的读者群等等。尽管许多人都认为商场把书店当作点缀品是错误的,但这一状况恐怕实难改变,毕竟,在成败之间,经营者在努力改变,努力突破着,这一经营方式终点何在,我们也只能拭目以待了。